国家文化距离促进学术人员国际流动了吗

发布时间:2024-01-20 10:51:12


李倩文,女,安徽淮北人,

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博士生,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教师评聘与流动研究

本篇文章发表于《重庆高教研究》,

1-19[2023-07-28]


学术人员国际流动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手段,对于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实现普及化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一、研究框架


本文基于推拉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和文化距离等相关文献综述,构建了如下研究框架:



图片

二、研究设计


基于Hofstede的国家文化数据库构建指标进行度量。Hofstede的国家文化的问卷包括33个题目,具体内容涉及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家庭价值观等,体现了世界上不同国家文化的特征,最终提炼的维度通过聚类和因子分析归纳而成。参考Kogut和Singh、Pierce Morosini计算国家文化距离的公式,本文将国家文化距离的公式设置如下:



其中代表在k维度中国与j国家的文化距离;代表中国在k维度中的文化得分,表示j国家在k维度的文化得分,表示所有样本国家中,k维度文化得分的方差。国家文化得分数据来自Hofstede的官方网站,其中包括不同国家文化得分比较的数据。另外采用时间和个体(洲层面)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具体模型设置如下:


图片

三、研究结论


1.整体上我国与他国的文化距离既具有引力又具有推力作用,并且推力的作用更强,表现为更大规模的学术人员是从中国流向美国、英国等与中国文化差异大但文化辐射力强的国家。


2.文化距离的引力和推力作用在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学术人员流动中更强,表现为在经济成本、交通成本得到补偿的前提下,国内学者与其他文化差异较大的发达国家有更大规模的学术互动,以求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知识交流中增加学术创新


3.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他国经济成本、地理成本对学术人员流入我国的制约性作用凸显,同时他国的经济实力、语言差异成为我国学术人员国际流出的基础性引力,文化距离的引力和推力作用较弱。


图片

四、政策建议


1.立足本土特色文化,深刻认识学术跨国流动

本研究立足于中国场域,发现文化距离整体上可以促进他国与中国大陆学者的交流。这一结论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主要从经济驱动视角推动学术人员国际交流的途径,说明中国整体文化风貌的宣传和发扬在学术国际流动领域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需要将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体悟与学术人员国际流动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学术人员的跨国流动。


2.提升国际文化地位,扩大学术国际流动规模

研究发现,文化距离对从发展中国家到中国、从中国到发达国家学术人员流动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这反映了世界格局中文化地位的差异对文化距离促进作用的影响。所以对中国而言,提升国际文化地位,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是加速对外开放、扩大学术国际流动规模的重要途径。


3.结合他国经济实力,分类制定学术国际流动政策

文化距离对于学术国际流动规模的影响受到国家发展水平的制约,文化距离对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学术流动规模的推动作用更强。所以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可以考虑结合他国经济实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距离,尝试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不同的学术国际流动政策。


期刊名称 | 《重庆高教研究》

图文来源 | 李倩文、李爽、李欣欣

校对审核 | 孙绮远

图文编辑 | 陈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