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简称SUTD)于2012年正式招生,短短数年时间,跃升2022-2023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432位,是世界上第一所集设计、创新、研究与工程于一体的大学。本文将从发展理念、治理模式、人才培养、科研模式、社会责任等五个视角进行分析。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不追求专业和学科的“大而全”,而是重点发展设计、建筑和工程等三个领域。其核心发展理念包括:
①通过综合性的跨学科课程和跨学科研究推动知识生产,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跨学科项目实践研究,学校还成立跨学科中心以监督课程的落实;
②以正直、热情、协作、领导力、创造力为价值观,培养精通数学、科学和技术基础的技术型领导者以及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精神;
③注重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教育,提供差异化教育。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是一所独立自治的公办大学,采用先进的共同治理模式(Shared Leadership Model),由董事会(Board of Trustees)、关键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构成。学校董事会由15名受托人组成(截止2021年3月31日),由新加坡教育部长直接任命,教育部对学校的发展战略具有决定权,学校还受到了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等多个政府机构提供的竞争性科研经费。但是,学校在具体事务,例如内部经费控制等方面具有绝对的自主权。作为大学的委托人,董事会成员不因其提供的服务而获得任何报酬,董事会在一个财年召开3次会议。学校的日常运作由高级管理层领导,校长由董事会任命,是大学的首席执行官。在二级学院管理层面,该校采用了“共享”模式,行政人员和教师一并参与到学生事务的具体管理工作和重大战略事项决策。
(一)与世界顶级名校合作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课程与内容有超过90%的内容都是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开发或直接提供,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职员工和研究生定期参与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的一系列活动,例如与该校的教职员工共同教授科目。两所高校联合制定了合作管理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以及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国际设计研究中心共同保障合作协议的有效执行。
(二)独特的专业设置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最初设有工艺与可持续设计、工程产品开发、工程系统与设计以及信息系统技术与设计四个系,在2020年新设立设计与人工智能专业。在本科阶段,学校开设五个专业方向:建筑学与可持续性设计、设计与人工智能、工业产品开发、工程系统与设计、信息系统科技与设计,学生可在最后一年选择专业方向(Track),所有专业的学生必须选修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课程。对于土木与环境工程、生产线管理以及制造工程等三个专业,学校将提供2年的MIT-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双硕士学位。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科研项目既包括由个体教师层面启动的自下而上的科研项目,又包括自上而下形成的大规模校级研究中心。以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国际设计研究中心为例,相关研究涉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学校还通过与产业积极合作的形式创造新技术、服务产业发展,包括创建校内企业实验室、大学式创业中心、创业教育计划以及校内孵化器等。
此外,为了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学校通过提供各种资助项目以支持创办初创企业。学校向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研究人员和教职员工提供25万新元的研究商业化补助金;向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学生和校友提供0.5万新元的无股权创新补助金,以帮助崭露头角的企业家进行商业创新;向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附属团队提供0.5万新元的无股权社会创新补助金,用于支持新加坡的初创企业。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积极开展各类拓展项目(out reach programs)以服务社会,包括利用移动微观装配实验室(fab lab)在中学开展诸如“设计让世界更美好”(A Better World by Design)和“感谢女性发明家”(Thanks to Women Inventors)等活动,从而巩固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推动高层次的社会合作。
我国在新型研究型大学创建过程中应该注重一下几个方面:
①扩大经费筹集渠道,鼓励市场化资金筹集形式,开放竞争性拨款,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办学。对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而言,教育部和财政部的直接参与以及基金会之间的沟通协作性存在的内在冲突也需要进行制度优化;
②培植自主办学的文化。以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为例,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建立自主合作办学的文化,打破科层制的固化,采用精益企业的管理文化模式,建立灵活自主的治理体系;
③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立足全球吸引高质量人才,与海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加强对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采取“一人一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建立人才激励基金,激发积极性。
图文来源 | 刘华、余江涛
校对审核 | 李星杰
图文编辑 | 周航、陈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