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是最为基础和根本的。高等教育的育人过程关乎每一位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体现每一位教师的品质与风采,更关乎一所高校的声誉、一国的国民素质。为了帮助高校中关注或者有志于冲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高校教学团队们了解其现实情况,小编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例,基于大连理工大学学科评价中心数据库,以2022年(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全样本数据(856条获奖数据)进行分析,以提供借鉴。
自1994年以来,为了能够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为了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设立了最高级别的教育教学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该奖项每4年评选一次,其目的在于奖励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在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优秀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含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干部),获得该奖项的高校代表其在人才培养过程方面得到了很高程度的认可。
(一)整体描述
2022年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共颁发了856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08项、二等奖745项;本科生颁发573项,研究生颁发了284项。
从参与的机构来看,2022年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有将近600左右的高校、研究所和企业机构参与获取,其中有628项的奖项有双一流建设类高校参与,占比为73.27%;非双一流高校获得的奖项占比不到30%。
从参与人数来看,共约11500人左右参与获取了该奖项,其中仅有一项教学成果奖为个人独立获得,其他的均为合作获得。
(二)获奖成果名称分析
对获奖成果的名称进行分析,如下词云图所示,2022年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出现最多的是关键词是“实践”、其次是“培养”“人才”“创新”等,这说明获奖的项目主要是面向现实需求,注重人才培养创新。此外,“探索”“模式”“构建”“体系”等词频出现也较高,这说明该奖项更多的是对在某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体系构建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成员的褒奖。
图1 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词云图
(三)高校层次分析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情况与高校层次具有趋同性。获奖在高校之间的分布与高校层次相吻合,原985工程、211工程的院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数量较高。双一流建设类高校参与的获奖数量占比超过70%%。非双一流高校该奖项获取占比低于30%。这与之前科研项目承担方面的分析存在相似之处,普通地方省属高校在教学方面,似乎也缺乏较强的竞争优势,还需要踏实积淀、合理定位。
因此,在教学领域获得最高级别奖励的高校,主要以高平台的科研强势高校为主,这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种“赢者通吃”的现象。
(四)合作分析
对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机构合作和个人合作情况进行分析。
从机构合作情况来看,有80%的奖项为一个机构独立完成,剩下近1/5的奖项为跨校或者跨界合作完成,其中多个高校合作的占比接近10%,仅有1个奖项的合作高校数量高达41。这说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要还是由单个高校独立完成。
从个人合作情况来看,有1个奖项为个人获得,剩余85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均为合作获得。其中,10人及以下合作共获得208项,占比达24.3%;超过70%的奖项由11-20人合作获得;20以上合作获得的高校仅为40项,占比不到5%。这说明,绝大多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合作人数约10-20人之间。
表1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合作情况统计表
五)高端人才参与分析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虽然是教学活动中的顶级奖项,但是从获奖数量、合作情况来看,该奖项必定不容易获取。那么在参与人中,进一步关注头衔人才参与的项目占比多大。以院士为例,对15000多个获奖人姓名进行匹配去重,发现有189个奖项由院士参与获取,占比约位22%。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参与获得的奖项为100项,超过10%。此外,部分高校的校长等高层领导者在该奖项获取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这说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取,需要有高端人才领衔支撑。
表2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人才参与情况统计表
图文来源 | 李倩文、孙绮远
校对审核 | 李星杰、孙绮远
图文编辑 | 周航、陈妮